首页 常识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赫鲁晓夫种玉米的故事(为什么赫鲁晓夫执着于种玉米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30 10:07:10    

穗宗°的执政有三个特点。

其一日“善”,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,刚上台知道大清洗的真实数据被下了一跳,不顾党内反对公布了真实情况,在执政中也没有对对手进行物理追杀,在他任内,没有什么大的波动。

他关心普通民众疾苦,最典型的就是赫鲁晓夫楼,当市委书记时,就进行了多次实验,上台后在全国大规模推广,苏联有超过4000万人居住在赫鲁晓夫楼和集体农庄。里面,每五个苏联人中就有一个能住进去,可谓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善政,这给了他厨房辩论的底气。

他也废除了苏联的交公粮制度,这个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制度,在他任内获取粮食的办法是提高收购价,让农民生活改善不少。

其二曰“真”。他是一个真正信任共产主义的人。他任内把一天8小时工作制改为一天7小时,理由是社会主义制度理应拥有更高的生产力。

其三日“菜”。赫鲁晓夫的各项改革,除了盖楼和收购农产品,都出了不少问题。知乎经常嘲讽的“上边的心思是好的,都是下面执行坏了”挺契合的。

大种玉米是大垦荒运动。的一环。大垦荒运动动员了几十万人去西伯利亚和哈萨克垦荒种地。赫鲁晓夫的想法挺好的,玉米结穗好可以给人吃,结穗差就支援畜牧业,问题是,给牲畜吃得运输不是?苏联运输什么模样你不清楚?

穗宗刚上台时苏联玉米。种植面积是350万公顷,最高峰是960万,比他心心念念的3千万公顷大玉米也差距极大,到穗宗下来,玉米面积一路跌到320万公顷,奋斗的结果是不如不奋斗,苏联人民实在是种怕了这玩意,连玉米传统种植地都改种了。

大垦荒运动的问题不止玉米,整个运动垦荒了4000万公顷土地,高峰的58年新垦地出产了5800万吨粮食,光看这些数字无可挑剔,然而,粮食损耗高到超过三成,在中国任何粮食和运输系统,在没有天灾的情况下,损耗高到这个比例,都得去踩缝纫机。

但苏联的问题,在于顶层设计实在太菜,未能估算丰产数据,粮仓不够用,一堆粮食堆在外面;运输系统一如既往地烂,粮食在运输过程中遗漏和腐败变质层出不穷:最难崩的是,有的损耗原因是“因人力、卡车、收割机数量不足,存在粮食成熟后在耕地种自然脱落,未能收割的情况”,换在中国可能得枪毙,踩缝纫机的机会都没有。中国开垦北大荒,开垦队伍还没组建好,铁道部的工程兵和工人已经在东北平原上打灰了。

拖拉机改组也一样,58年拖拉机改组决议本也是极大的善政,但实践就很菜。改组后8成的集体农庄欢天喜地地买了拖拉机,剩下两成大概是觉得拖拉机太吵,人力耕地更舒适就没买。

穗宗一看,这不是等靠要吗?于是要求他们也得买,没钱? 没钱国家贷给你,到这一步也算正常,结果一年后有农庄提前还款,又大大赞赏,各级官员一看,纷纷跑去“动员”,大部分农庄又提前还款了。

以前拖拉机集体用的时候,驾驶员算国家工人,你把拖拉机都卖了,这些人怎么算?穗宗表示各回各农庄啊,驾驶员一听,那我还不如去莫斯科打灰,于是人均离职了,他又没有斯大林那种铁腕,好在开拖拉机不是手搓芯片,教育系统花了一两年把新驾驶员培训到位,但仍然对农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。


跟美国的大垦荒一样,苏联垦荒五六年后,大自然的沙尘报复准时到来,可问题是,美帝靠海,水量够用,结结实实吃了几顿沙子还可以种树弥补,图兰平原。深居内陆可没多少水,吃了几顿沙子后得继续吃,直到现在还在吃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