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雨水有三候是什么意思(大家知道雨水三候是哪些吗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4 10:38:14    

雨水”,顾名思义,它是一个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。
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到——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矣。”意思是说,雨水节气前后,万物开始萌动,春天就要到了。

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,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。雨水前,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;雨水后,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,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。

此时,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,雨量渐渐增多,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。



在雨水节气的15天里,我们从“七九”的第六天走到“九九”的第二天,“七九河开八九燕来,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”,这意味着除了西北、东北、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,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,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,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。

我国农历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,一个节气大概有十五天,而又因为古人将每五天称为“一候”,故每个节气都有“三候”,每一候对应着当时的气候特征或一些特殊的物候现象。


大家知道雨水三候是哪些吗?

一候,獭祭鱼

水獭开始捕鱼,将鱼摆在岸边,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。


二候,鸿雁来

大雁也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。


三候,草木萌动

草木在春雨中随地中阳气的上腾,而开始抽出嫩芽。


同时,“雨水”这一节气时,还有很多有趣的民间习俗呢。


1、占稻色


宋代开始,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,南部中国的稻作文化逐渐成为中国农业文明的主体。由宋至元再历经明清,客家近千年地传承着宋代特色的稻作文化习俗,雨水节爆糯谷花“占稻色”便是其中之一。


所谓“占稻色”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,来占卜预测稻谷的成色。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,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量低。而“成色”的好坏,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。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,则是年稻获的收成越好;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,则意味着是年收成不好,米价将贵。


没错,后来爆糯谷占卜收成的习俗,在大多数地方开始渐渐淡化,因此演变成爆米花习俗,这其中“花”与“发”语音相似,有发财的预兆。有些地方的客家人甚至还用爆米花供奉天官玉帝与土地社官,以祈求天地和美,风调雨顺,家家户户五谷丰登。


这是一些地方的习俗哈,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有这样做法。

2、撞拜寄

雨水节,在川西民间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。


这天不管下不下雨都充满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:早晨天刚亮,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,手牵年幼的孩子,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;一旦有人经过,不管是男是女,是老是少,拦住对方,就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,磕头拜祭,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。


“撞拜寄”,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,撞着谁就是谁。如果没有撞着人,那么也可将儿女拜寄给神性的山、石、田、土、水、树等。


“拜寄”在中国北方也称“认干亲”“打干亲”,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、健康地成长,有着一种借助自然与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孩子成长的美好寓意。


3、送雨水


在我国有些地区,雨水这一天女儿要给父母、女婿要给岳父母送礼,祈求父母长命百岁。


女儿送节的典型礼品就是“寄生”炖猪蹄(客家俗称猪脚)或炖鸡。女儿用沙罐将“寄生”炖了猪脚、鸡汤,再用红纸、红绳封了罐口,再由女婿恭敬地给岳父母送去。这是女婿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。


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礼,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,让女婿出门奔波,能遮风挡雨,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。



春季冷暖变化无常,需要保养阳气,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增多,体力消耗较大,需要的热量增多,雨水时节,最宜调节脾胃,那么在饮食上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?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