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我而言,威尼斯犹如这面具一般神秘。蜿蜒的水巷,流动的清波,她好似漂浮在碧波上的一个浪漫的梦,充满诗情画意。
赫赫有名的威尼斯商人、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乡、轻盈的贡多拉小船、色彩斑斓的建筑,所有的这一切都令我对威尼斯充满了向往。
出发的那天早晨大家起得很早,因为要赶早班的船进岛。车子行驶没多久,梦中的水乡很快就展现在了眼前。
威尼斯建于公元452年,是由118个小岛和177条纵横交错的运河组成,有400多座桥梁横跨其上。我们是在这个码头乘船去圣马可广场的。
码头边的水质很差,长满了水生物。
在航行途中,不时地会看见一堆堆木桩捆绑在一起,立在水中,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堆。
这些木桩的下面都是各种管道,比如煤气管道,淡水管道,排泄物管道,它们共同维持着岛上的日常生活。
据当地导游介绍,岛上每家每户都有处理排泄物的小设备,排泄物经过初级处理后再汇总到大管道输出岛外。难怪在威尼斯上洗手间这么贵,要1.5欧元。
接近本岛时,两岸的建筑物清晰可见。
威尼斯是建立在一片烂泥滩上的。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的泥土上打下木桩,木桩一个挨一个,这就是地基,打牢了,铺上木板,然后上面就盖房子,所有的房子都是这么盖起来的。也就是说威尼斯的每一寸土地下都是水和木桩森林。不用担心这样的水下森林牢不牢固,会不会时间长久了腐烂倒塌,因为这些木桩都是打入很深的烂泥滩里,烂泥滩把木头的表面全部封死,千年不腐。有一句话叫“常干常湿上千年,不干不湿三五年”,果然有道理!
下图是圣马可广场的入口,两根圆形柱子仿佛门框一般地矗立着。
来张近照
下面这座华丽的建筑是总督府
上岸后跨过四座桥,便到了圣马可广场的入口。这是第一座桥。
不时地会看到水上餐厅
路过威尼斯的斜塔, 也不知为什么意大利有这么多斜塔。
这个黄色的装置是倾倒装修土头的。土头从上倒下,一节一节地漏到最下面一个桶中,既卫生又不碍观瞻,威尼斯人想得可真周到。
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一二月份是威尼斯的涨水期,据说水会从地下的排水孔不停地涌出,淹遍所有的岛。这样的状况会持续三四个月的时间。这段时间上岛观光的游客要穿上15欧元一只的长桶雨靴游玩。我无法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,到处是水,会不会踩空了掉进深水里呢?
下图这个铁门槛是当地人在涨水期挡水用的。
跨过四座桥,便到了圣马可广场的入口处。
仔细看,一根圆柱上立着威尼斯的代表“飞狮”,另外一根是威尼斯最早的守护神圣狄奥多。
跨过这两根圆柱,就进入了圣马可小广场。
沿着钟楼左拐,便是圣马可大广场。
这些建筑物因为年代久远,外表看起来黑黑的,像被火烤过了一般。
为了避免跟众多游客挤在一起,我们先去乘坐贡多拉,回过头来再慢慢欣赏圣马可广场。
贡多拉是威尼斯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,一条船可以坐六个人,费用为30欧元一人。
船夫穿着整齐,娴熟地摆动着桨。
贡多拉徐徐地穿行在窄小的水巷中
这是个美妙的早晨,清风徐来,无比凉爽,连日里南欧的炎热此时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贡多拉身轻如燕地穿行在斑驳古老的房子边,这时的威尼斯水城仿佛一幅时光画卷,在我面前徐徐展开。
特别喜欢这些斑驳的墙,在晨光的照耀下露出粗犷的肌理,有一种沧桑的美感。
沿途路过一些商店,橱窗仅在水上一米多的地方。
别看贡多拉小,但造价昂贵,一艘大约要四五万美元,在当地可以买一辆奔驰车,所以贡多拉也被称为“水上奔驰”。
路过小胡同
威尼斯的水被称为“泻湖”,是淡水和海水的混合,所以有些墙壁上居然长着小海蛎壳。
见到水巷里立着一位美人
我们的贡多拉路过时,她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。
路过一家餐馆
在窄小的水巷里婉转曲折行驶一番后,贡多拉拐到了宽广的水面。
高岸桥清晰可见。
最后又拐进小巷,巷子餐厅里的食客和游客互相打招呼,大家都很开心。
我们乘坐的这艘贡多拉上有精美的装饰物
在穿行了大约30分钟后,我们意犹未尽地上岸,重新返回圣马可广场,先去参观玻璃加工坊。威尼斯的手工玻璃制造举世闻名,但价格不菲,一个小玻璃不倒杯五六十欧元,一只高脚杯一百多欧元。
参观完玻璃作坊后,终于有时间欣赏这个被拿破仑称为“欧洲最美丽客厅”的圣马可广场。
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中心广场,也是举行各种庆典的场所,广场四周的建筑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都有。
广场始建于9世纪,1177年扩建到今天的规模。当年拿破仑攻占威尼斯后,就大为赞赏圣马可广场,并下令将广场边的大楼改为自己的行宫。
总督府对面有现场钢琴演奏,这里的咖啡座一杯咖啡就要四五十欧元。
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,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,它因埋葬了耶稣门徒圣马可而得名,圣马可也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。
广场边有众多雕塑无人观赏,所有人大都挤在广场上。
我偶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人头门把
再回看一眼小广场后,开始往回走。
威尼斯除了玻璃工艺品外,到处都看到在卖面具。
面具是威尼斯的特色工艺品之一。据说是因为古时候贵族想参加平民的聚会,又碍于身份,于是就戴上面具参加,从此威尼斯的面具就这么流传开来。
回程途中再次看到大名鼎鼎的叹惜桥,桥两边在装修,围着大幅广告牌,可惜没能看到全景。
码头附近有不少行为艺术家
威尼斯是我们此次意大利之行的最后一站。由于长途飞行的疲劳、时差倒不过来、以及炎热的天气都令我感觉旅途相当辛苦,幸好威尼斯给了我一个欣喜,弥补了之前所有的不适。